詩詞賞析在古詩文的學(xué)習(xí)中是關(guān)鍵的一步,通過賞析學(xué)生們才能深刻的理解到古詩文中這些詞語所代表的含義,所蘊藏的情感!今天,伊頓教育一對一輔導(dǎo)小編將為各位分享傷春的唯美古詩詞《卜算子·燕子不曾來》的賞析內(nèi)容,一起學(xué)習(xí)吧!
與宋詞的風(fēng)致不同,這首《卜算子》是出自清代詞人蔣春霖之筆,以春歸之傷描摹自己身世飄零的無依之悲,時值咸豐年間,太平軍起事之初勢如破竹,詞人一介文人,江山凌亂,自己卻百無一用是書生,只能空自潦倒。
其全詞如下:
燕子不曾來,小院陰陰雨。一角闌干聚落華,此是春歸處。
彈淚別東風(fēng),把酒澆飛絮?;烁∑家彩浅睿蛱煅娜?
“燕子不曾來,小院陰陰雨”,空寂的深院寥落無聲,連燕子都沒有飛進(jìn)來過,此時正漫天的陰綿細(xì)雨,擾得人心憂郁。北宋晏殊《浣溪沙》有“無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識燕歸來”、晏幾道有“落花人獨立,微雨燕雙飛”之句,傷情也罷、凄惶也罷,好歹有“燕”為伴,到了詞人這里,竟連“燕”也“不曾來”了。“一角闌干聚落華,此是春歸處”,院子空落的一隅,堆積著落花無數(shù),恰好昭示了這春天即將逝去,再也不會絢爛枝頭了。明代文人劉鉉曾作《蝶戀花.送春》云“只道送春無送處,山花落得紅成路”,可見如此春去花落,較易惹人煩惱。
轉(zhuǎn)入下闋,“彈淚別東風(fēng),把酒澆飛絮”,詞人心事成魔,揮淚告別這專屬于春日的溫暖東風(fēng),捧一杯酒為飛絮迷蒙的柳樹祭奠。“化了浮萍也是愁,莫向天涯去”,人們都說柳絮楊花之物較終都會墜入春水化為浮萍,結(jié)局如此悲哀,只愿它們不要再向天涯流去了。李清照“花自飄零水自流”之句也以落花零落比擬自身漂泊,而蔣春霖的時代更令人無望無助。詞中所寫為民間春末的“祭柳”儀式,兩宋之交詞人萬俟詠言“念遠(yuǎn)情懷,分付楊花”,一如辛棄疾“春且住,見說道、天涯芳草無歸路”的挽春幽緒,山河凋敝之下,猶顯心志愁苦。
清末文學(xué)家陳廷焯在《白雨齋詞話》中提及此詞時道:“鹿潭(蔣春霖字)窮愁潦倒,抑郁以終,悲憤慷慨,一發(fā)于詞。如《卜算子》云云,何其凄怨若此!”——歲月流逝,烽煙不止,懷才不遇,窘迫潦倒——問君能有幾多愁,恰似“凄怨若此”苦中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