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喜歡玩很正常,但現(xiàn)在很多家長對于孩子貪玩都持以不看好的態(tài)度,認為太過貪玩,占用學習時間,影響學習成績,是不好的現(xiàn)象。但其實設身處地的想一想,家長們在小的時候難道就不貪玩嗎!!!玩耍其實是能夠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的!
1、童年的玩耍很重要
精神病學家斯圖爾特·布朗(Stuart Brown)用了42年,采訪了6,000人,了解他們的童年生活。
數(shù)據顯示,如果在兒童時代不能無拘無束地玩耍,孩子長大后可能會不快樂,難以適應新環(huán)境。
科學家口中的“自由玩耍”(Free play),對于培養(yǎng)孩子的社交能力、應對壓力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認知技能都至關重要。
很多研究都支持布朗的觀點: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,如果幼年時“沒有玩夠”,社交、 情感和認知能力的發(fā)展都會受到影響。
對動物行為的研究證實了玩耍的益處以及它在進化上的重要性:從根本上講,玩耍能讓動物(包括人類)學會某些技能,有利于生存和繁衍后代。
大多數(shù)心理學家都認為,即便成年后,人們仍會受益于幼年時的自由玩耍,玩耍同樣有助于成年人的身心健康。
在過去,幾乎每個孩子都有足夠的時間嬉戲玩耍,而如今,卻很少有孩子能享受自由玩耍的快樂。
2005年,《兒童和青少年醫(yī)學文獻》上的一篇報道表明,從1981年到1997年,兒童自由玩耍的時間縮短了 1/4,為了讓孩子上一所好大學,父母犧牲了孩子的游戲時間,給他們安排了很多課外活動——從幼兒園開始。
然而,正是隨心所欲的玩耍,才能讓孩子更具創(chuàng)造力和協(xié)調能力。#p#副標題#e#
2、同齡人一起玩耍更有效
兒童如何從這些看似毫無意義的活動中獲益呢?較重要的一點可能是,與同齡人一起自由玩耍,有助于培養(yǎng)孩子的社交能力。
佩萊格里尼說:“你可以從老師那里學會如何約束自己的行為,但你無法因此變成社交強人,只有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,你的社交能力才會變得越來越強。通過與同齡人互動,孩子們逐漸會知道哪些東西是大家可以接受的,哪些是無法接受的。”
他們會懂得,和同伴公平交往并進行角色輪換——不能總要求扮演仙女、皇后等正面角色,才能與同伴長期保持良好的關系,否則很快就會失去玩伴。
佩萊格里尼解釋說,“孩子們想繼續(xù)玩下去,所以愿意退讓一步來滿足別人的要求。”
孩子們對這些活動很感興趣,遇到挫折時,他們不會像遇到數(shù)學難題那樣輕易放棄——這有助于培養(yǎng)他們堅持不懈的品質和談判技能。
保持良好的氛圍還需要的交流技巧——這也許是較重要的社交技能了。從這一點來說,與同伴玩耍就顯得極為重要。
研究顯示,兒童與同齡人玩耍時使用的語言, 比與成年人玩耍時更復雜。
佩萊格里尼認為,在角色扮演游戲中,“如果孩子們需要要提及眼前不存在的事物,那么他們就得用一些復雜的語言,以伙伴能理解的方式,來表達自己想要說明的問題”。
當兒童將一個虛構的圓錐形物體遞給同伴,并問:“香草還是巧克力?”同伴將很難理解這是什么意思,他需要提供場景線索:“你想要香草冰淇淋還是巧克力冰淇淋?”成年人卻不同,他們能自動填補缺少的信息。
如果玩耍能培養(yǎng)孩子的社交能力,那不能盡情玩耍就會阻礙社交能力的增強——這得到了相關研究的證實。
美國密歇根州伊普西蘭蒂的高瞻教育研究基金會,曾針對貧困兒童和成績較差的兒童進行了一項研究。
基金會的科學家在發(fā)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, 相比那些始終有老師教導、孩子不能自由玩耍的幼兒園,以自由玩耍為主導內容的幼兒園培養(yǎng)出來的孩子,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好地的應社會。
數(shù)據顯示,2、3歲時曾就讀于教導型幼兒園的孩子中,當他們長大后有1/4以上的人都被停過職,而曾在玩耍型幼兒園學習的孩子,只有不到7%的人有過被停職的經歷。